一十月9号,刘强东宣布京东建成世界首个全步骤无人仓并投入用。
全步骤无人仓是指入库、存储、包装、分拣的全步骤、全系统自动化和无人化。
在其坐落于上海的40000平米仓库里,看不见一个人影,所有工作全部由机器人完成。
它们分成四个系统收货、存储、订单拣选、包装。
其中光搬运机器人就有三种不同型号。
京东介绍,这类机器人是现在业内最早进的,并经过了京东的技术改造和系统集成,愈加适应复杂的业务环境,也大幅减少了成套引进国际设施的本钱。
它们不只可以依据系统指令处置订单,还可以自动避让、自主优化路径。
其中的包装程序还会对包装材料进行优化计算,使材料物尽其用,连1厘米包材都不浪费。
无人仓的另一大特点是绿色环保。
其屋顶全部由太阳能电池板建成,白天存储的电能夜间供库房作业。
如此的仓库比传统仓库好在哪儿?对京东来讲,最大有哪些好处就是提升效率,特别是效益。
京东物流负责人称,无人仓日处置订单的能力超越20万单,而传统仓库一天只能处置34万个订单。
其存储效率超传统横梁货架存储效率10倍以上,机器人拣选速度可达3600次/小时,较传统人工高出56倍。
DELTA型分拣机器人当每个环节都加速后,就意味着用户收取快件的时间也将大大缩短。
京东在智慧物流上的突破远不止于此。
今年618期间,京东的无人车(配送机器人)在刘强东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完成了首单配送任务,这也是全球机器人配送的第一单。
该无人车可独立与收件人互动,当无人车到达指定地方后,会向用户发送短信,公告用户前来取货。
京东配送机器人今年国庆期间,CCTV 1央视综合频道发布了关于京东无人机运营调度中心的新闻,公拓展示了世界首个正常的状态运营的无人机调度中心的面貌。
现在,在刘强东的老家江苏宿迁,一些乡村老百姓在京东购买的产品都已由飞服师用无人机直接进行配送。
在西安,京东的无人机也已正常的状态。
京东也由此在全球率先达成了无人机送货正常的状态运营。
依据披露的信息,现在京东无人机运营调度中心用的是载重10-15公斤,飞行半径10-15公里的末端无人机。
将来,还会研发载重300公斤-2吨、航程500公里以上的中大型无人机,与京东无人仓,无人车智慧物流互联网融合。
而且,京东已开始在国内多个区域规划通航机场建设。
京东无人机达成正常的状态运营全球机器人配送的第一单,全球率先达成无人机送货正常的状态运营,世界首个全步骤无人仓,最新的消息是,京东还在做无人卡车(货车)并进展飞快一个天地一体化的智慧物流格局已在京东形成。
二京东为何有这么大的热情,以这么大的投入来做智慧物流?答案是,降本钱、提效率,永葆竞争优势。
中国物流业自电子商务出现以来每年都维持高位增长,是全球最大一块物流蛋糕。
在电子商务中,京东是唯一自己做物流的业者,这让京东打造起了不同于其他业者的购物体验和核心竞争优势,也京东至今还在承担巨大的财务重压。
去年,京东将物流独立出来,像顺丰一样独立进步并为社会提供物流服务。
但京东物流运营的重压并没减小,缘由依旧是高本钱。
有机构统计显示,2016年全国快递业单件平均本钱为12.8元,京东则为13.2元,高出3%。
高本钱,高在了人力。
数据显示,到2016年,京东的物流配送职员就已超越6万,而且全部上了五险一金。
以至于刘强东曾在京东盈利之前多次放言:只须京东把快递职员一外包,公司立刻就能盈利,但我从来不会这么做。
不光是京东有重压。
就在近期,中通和韵达先后宣布运费提价。
在两家公司发布的公告中可见,其调整价格是什么原因除去运输本钱增加、包装原材料价格上涨外,人工本钱提高也是要紧是什么原因。
虽然两家企业的涨价幅度不能而知,但由于涨价可能影响营业额,还有媒体称其为真的的勇士。
愈加难堪人力重负,这也是整个物流业的写照。
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物流业中人工本钱所占比重愈加大。
有调查显示,物时尚业人工本钱占总本钱的比率到2013年已达33.6%,厦门的这一数字甚至高达59%。
降低人工本钱已是大势所趋,而且环球同此凉热。
自2012年亚马逊率先启用仓储机器人,让作业效率比传统物流作业提高了4倍后,物流业以自动化降本钱、提效率的大幕就此拉开。
中国行业内也展开了对大势的追赶。
除去重压大、跑得更快、智能得更彻底的京东,新手物流旗下的三通一达也都在加紧自动化布局。
9月26日,阿里宣布将来5年将对新手再投1000亿,除去试图编织更大的物流互联网,也同样着眼于以自动化提高效率、减少本钱。
而京东此次世界首个全步骤无人仓的投入,则将它打造的亚洲一号上海物流中心这个亚洲范围内B2C行业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化运营中心的智能化,提升到了崭新的境界。
更凶猛的是,除上国外,京东还计划在北京、广州、沈阳、成都等地建设六个亚洲一号。
其中已建成的仓库中90%的操作达成了智能化,且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用不了太久,其仓库全步骤无人化也将一一达成。
因智慧物流应运而生的京东X事业部总裁肖军说:假如大家一个仓,天天大概500多万订单,仓库智能化后,每单履约本钱减少1块钱,天天节省就是500万元,若将将来订单量增长算入,可能将来天天都能节省上千万元。
这毫无疑问,将成为京东征战物流的杀手锏。
三刘强东描绘的将来京东物流是,配送站可能都无需房屋,无人机在指定地址起降,下面有无人配送车接驳,负责包裹配送。
而在偏远山村区域,无人机可以载着货物飞到村口,无人车自动接收包裹后再送到每户人家面去。
他对达成这一目的的预期是58年。
虽然其他同行没给出达成全部智慧物流的具体时间表,但可以预见的是,无人化、自动化已是他们加班加点追赶的目的。
那样相伴而来的问题是,现有人工以后做什么?京东的解决之道是通过培训达成转岗。
但这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京东仅一线配送职员就达6万多人,且现在伴随规模的扩大,这一数字还在增加,将来要把这类职员消化在技术职位上,需要投入的培训本钱不会是小数目,且即使经过培训,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胜任新职位。
而当大多数物流企业自动化水平提升后,整个行业人力资源都将面临重新配置的问题。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16年末,中国物流职位从业职员数为5012万人,占全国就业职员6.5%。
这其中包含运输、配送、装卸搬运、仓储保管等职位。
这类职位中大多数是青年,特别是245万快递小哥,80%是35岁以下,且专科、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到将近35%。
无人化大潮席卷下,他们都需要提前为自己计划了。
视线再放宽,物流业者并非唯一被敲警钟的人。
竭力推进智慧物流的同时,阿里的无人超市,京东的无人店,虽然路数和招法不同,但也都雄心勃勃,目的直指颠覆线下依旧劳动密集型的零售体系。
甚至连餐厅、加油站也都进入到他们的实操。
正在被华尔街以人工智能公司,而再不是网络公司重估的百度,早就在更多范围搞事情,至于腾讯,当然也不会对如此的大趋势袖手旁观。
一个小例子是,百度、腾讯的机器人都已经可以撰稿,把人机大战从劳力升级到智商。
这类以外,更多范围的无人化也已蔚然成风。
富士康引用智能化设施降低人力6万人;美国高盛股票买卖部门原来的600人已被人工智能取代,现在只剩两人;全球最大资管集团贝莱德裁员100人;IBM研发的机器已能代替以搜资料、做咨询为主的低层法务职员,甚至在不久后,放射科大夫的诊断工作也将由机器人完成当然,自动化也会催生出新的职位需要。
有专家就指出,每部署一台人工智能机器人,就将创造3.6个工作职位。
像人工智能维护、代码分析、机械维修等工作,都会新增出来,并且只能由专业人士来做。
但要胜任这类工作,需要提前学习、筹备。
而且可以判定,人工智能带来的新增职位肯定比它干掉的职位少,少得多。
大势已至,将来已来,不想在将来被机器干掉,目前就要掌握更多机器不会的事。